世界胰腺癌日丨以为是胃痛,其实是“癌王”!这个癌太“猛”了,五年生存率不到10%

45baike 2024-11-21 26625次阅读

胰腺癌,这一起源于胰腺导管和腺泡细胞的恶性疾病,因其高死亡率与治疗挑战,在医学界有着“癌王”之称。尽管至今其确切病因仍是个谜,但科学研究已逐渐揭露了几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长期吸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肥胖问题以及胰腺的持续伤害,这些因素都悄然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让人在不经意间踏入危境。

每年的11月,世界胰腺癌联盟将第三个周四选做“世界胰腺癌日”,以引起全球关注。2024年的“世界胰腺癌日”是11月21日。那么,究竟为何胰腺癌如此致命?我们又能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哪些人群更容易成为其攻击目标?及早识别“癌王”的这些初期征兆,至关重要,切勿轻视!

胰腺癌为什么是万癌之王?

1 发现晚 诊断难

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数据显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不到5%。

为什么早期这么难发现?

首先,因为胰腺长在腹腔的中央,前方有胃,头顶有肝,脚底又有肠道,四面八方都被包围着,位置很是隐蔽。即便癌细胞在胰腺部悄然扩散,也得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在外面看到任何异常。

另外,虽然胰腺癌早期确有身体异常,但早期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背部疼痛、消化不良和腹泻等。是不是听起来很像普通的消化系统问题?是的,由于其早期症状缺乏明显特征,容易被我们误认为常见的消化不良,也当消化系统疾病来治,很难和癌症攀上关系。

即使来到了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早期诊断依然充满挑战。目前,尚无能够准确检测胰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使得通过血液检测确诊变得困难。而一些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内镜(EUS),虽然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但由于涉及辐射暴露风险或较高的费用,这些手段难以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的早期筛查。

所以,癌细胞就在这种“被忽略”的境况下潜伏,在体内攻城略池,迅速增殖,这也是“万癌之王”的第二“恶”——进展快,易转移。

2 进展快 易转移

癌细胞本就增殖速度异常,但胰腺肿瘤的癌细胞还自带BUFF,使其进展异常迅速。

首先,超过90%的胰腺癌细胞都携带KRAS基因突变,这一突变会加剧“肿瘤抑制因子”的失活,从而解除对肿瘤生长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同时,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也为其提供了独特的生长优势。这个微环境不仅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维持癌细胞的生存,还能有效地屏蔽免疫系统的攻击,并阻碍药物的渗透,进一步加剧了治疗的难度。

此外,胰腺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非常快,且具备极强的转移能力,约60%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发生转移。这与胰腺内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网络密切相关,它们为癌细胞向肝脏、肺部、骨骼、脑部、肾脏等远离原发灶的器官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胰腺癌在早期就可能发生广泛的转移。统计数据显示,约70%的胰腺癌患者死于广泛的转移性疾病。

3 治疗难 预后差

作为高度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具有强烈的侵袭性。

由于其微环境的特殊性,药物往往难以渗透,对化疗、放疗并不敏感,进一步限制了治疗效果。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唯一潜在的治愈性治疗方法,但仅有15%至20%的患者适合手术,大多数病例在发现时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也非常高,手术后的生存率提升并不显著,术后总体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

此外,靶向药物虽然在晚期胰腺癌的试验中有所成效,延长了5到10个月的中位生存期,但这对患者来说仍是微不足道的改善,且治疗费用昂贵。即使如此,这一进展仍然为治疗胰腺癌带来了希望。尽管挑战重重,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治疗方法:

虽然胰腺癌的治疗极为困难,但这数十年来,通过国内外医生的不断探索,依然探索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虽无法完全治愈肿瘤,但能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是唯一潜在的治愈性治疗方法。作为最直接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或局部晚期的患者而言,是争取治愈或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然而,由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变得不再可行,此时,化疗、放疗以及介入治疗等便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通过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于减缓病情进展、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精准照射肿瘤区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而对于那些因肿瘤位置特殊或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它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了对身体的创伤。

此外,支持疗法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耐受治疗过程,增强机体抵抗力。

既然难治,有没有能预防的方法呢?

在讲预防之前,我们先明确胰腺癌青睐的人群。

胰腺癌最爱哪几类人?

1、拥有胰腺癌家族史及携带胰腺癌易感基因的人。据估计,5%~10% 的胰腺癌具有遗传成分,这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若亲属有胰腺癌患者,则当事人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上升4倍,因此要更加注意定期做针对性筛查。

3、新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和胰腺癌二者可谓是狼狈为奸。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生率是普通人的两倍,反过来,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也是普通人的两倍。如果是新发糖尿病,那么需要警惕是否有胰腺肿瘤的参与。

4、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分为慢性和急性,前者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且急性次数多了也可能会升级为慢性。

6、年龄≥40岁,中老年男性且有长期吸烟史、酗酒史。年龄是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另外,烟草中的有毒成分,过量的酒精摄入也会对胰腺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慢性胰腺炎发生,导致胰腺癌发病率增加。

如何预防:

虽然胰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了解了胰腺癌最爱的人群,我们仍然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持适宜体重、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肥胖和糖尿病,尼古丁和酒精都是提高胰腺癌发病率的高危因素!

另外,避免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中,如萘胺、苯胺。

同时,对于存在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胰腺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将胰腺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早期胰腺癌无明显症状,但出现以下症状时须尽早就医

1、上腹部持续胀痛

2、皮肤、巩膜发黄

3、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消瘦、乏力

胖熊提醒:

如果你是被胰腺癌青睐的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1次腹部彩超、血液肿瘤标 志物CA19-9、CEA 检查,如果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或CT,出现鉴别困难时,可能还需要做PET-CT或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