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独有!小时候像“大眼外星人”的凤蝶,首现江西!

    在缤纷多彩的蝴蝶世界里,有一种世界级珍稀蝴蝶,尤为特别,它仅分布在中国。这种蝴蝶的幼虫外观像毛毛虫,却长着一颗“蛇头”,拥有一双巨大的“熊猫眼”,嘴边长有蜗牛般的触角,身上遍布“豹纹”,就像是“大眼外星人”。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位于江西新余的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现了这种蝴蝶,是此地首次记录到该珍稀物种。它的学名为宽尾凤蝶,又称大尾凤蝶、中国宽尾凤蝶。中国蝶类的象征宽尾凤蝶是世界上较古老的一个物种。据动物学史记载...

    2024.12.28

  • 悬挂了24年的鲸鱼骨骼,一直在渗油,鲸鱼到底有多少油?

    1998年3月1日,一头5岁左右的幼年蓝鲸,在距离海面不远的地方活动时,不小心被一艘船的螺旋桨击中了身体。这次打击给这头蓝鲸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更为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另外一艘148米长的轮船与这头奄奄一息的蓝鲸发生了碰撞,这头幼年蓝鲸被顶在了船头的位置,由于在船体下方,轮船上的人并没有注意到它,两天之后,也就是3月3日,人们才发现了这头蓝鲸,并确认了它的死亡。很快,鲸鱼的尸体被送到了新贝德福德捕鲸博物馆,这里的工作人员首先将鲸鱼肉与骨骼进行了初步分离,然后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了2...

    2024.12.24

  • 把AI视为人?错了!

    【编者按】人类科学家、企业家一直在按照人类的思考方式训练人工智能(AI)系统,希望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学习,并为人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 Google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Will Whitney 看来,把模型当作一个人,会极大地限制我们与它互动的思维方式,阻碍我们探索大模型的全部潜力。在一篇题为“Computing inside an AI”的文章中,Whitney 分析了“模型即人”(model-as-person)的不足,并提出了“模型即计算机”(mo...

    2024.12.21

  • 站着办公比坐着更健康?这个结果真没想到……

    编译:公子欣近年来随着避免久坐、健康办公理念的普及站立式办公备受追捧然而站着办公真的比坐着更健康吗?日前,芬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时间站立工作会对24小时血压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坐着工作的时间越长,血压越好。该研究表明,与娱乐性体育活动相比,工作时间的活动行为可能与24小时血压的关系更大。经常运动对控制血压很重要。特别是,剧烈的有氧运动对降低血压有效,而且日常体育活动也可以产生有益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比在工作时进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更有益,后者甚至可...

    2024.12.20

  • 中国“沙漠之王”白雪皑皑,网友炸锅求真相……

    近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入冬以来的首场雪。放眼望去,白雪覆盖在连绵的沙丘上,壮美如画,并形成沙漠雾凇奇观,引发网友热议。那么,极度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雪,究竟稀不稀奇?又是怎样形成的?12月16日,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来答疑解惑。大漠落雪其实并不稀奇据新疆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显示,12月9日至10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南山沙漠区域多个气象站监测降雪量为1.2毫米至4.9毫米,一层洁白的雪花,覆盖在连绵的沙丘上,部分区域还形成雾凇景观...

    2024.12.20

  • 深海热液喷口,蓄水陨石坑……哪里才是我们的“摇篮”?

    深海热液喷口、陆地火山温泉的暖水池、蓄水的陨石坑……地球生命究竟诞生在哪里?这一直是科学界多年来不断争议的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联合发文称,在早期地球的陆地热泉中,铁硫化物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关键的化学基础。验证达尔文“猜想”1871年,达尔文在给英国植物学家胡克的信里写道:“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些温暖的小池塘里有各种铵盐和磷酸盐的物质,在具备光、热、电等条件下,蛋白质化合物就以化学的...

    2024.12.20

  • 昆虫界也有“白色污染”?年末,警惕饥肠辘辘的“食叶魔王”!

    美国白蛾的成虫外形毫不起眼,是常见的小白蛾子造型。幼虫的身体是黑色且带有黄色边条,其上密布着极长的细毛。进入12月,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全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其中既能造成大规模环境破坏,又能给人以巨大心理打击和视觉污染的,唯有美国白蛾。原产地在北美美国白蛾也称秋幕蛾,它的幼虫名为网幕毛虫。就如其名,幼虫早期会生活在自己吐丝形成的幕网中,以此获得保护。幼虫每蜕一次皮,除了长大一些之外,也是增长一龄。5龄幼虫以后会突破幕网,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把繁茂的植物吃到“光秃秃”,因此...

    2024.12.18

  • “粮”方=“蜜”方?粮食增产为何找蜜蜂“帮忙”?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蜂》描述了勤劳的蜜蜂。从古至今,在自然界的奇妙舞台上,蜜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花间舞者,更是植物繁衍的关键使者。人类和蜜蜂是什么关系蜜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1亿多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它的存在了,比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都早。欧洲壁画上有这样一个场景——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去采集蜜蜂的蜂蜜。蜜蜂最初是野生的,人们获取野生蜜蜂的蜂蜜非常不易。这是人类对蜜蜂探索的第一个...

    2024.12.16

  • 候鸟迁徙“集结号”再次拉响!它们靠什么飞越山海?

    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气温下降、食物稀缺的季节变化,又一次吹响了候鸟的集结号,开启了全球性鸟类大迁徙的序幕。入冬以来,数以万计的候鸟如同“过节”一样,从各地出发,成群结队跨山越海,一路向南寻找温暖的栖息地。这是一次精准规划的迁徙之旅。我国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全球9大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贯穿境内,分别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以及西太平洋迁飞通道,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领土和领海。在漫长而复杂的飞行过程中,这些有着超强导航能力的小精灵,能够通过日月...

    2024.12.11

  • 被误认为黑洞的“巴纳德68”,其实是一团……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在浩瀚无垠的银河系中,隐藏着诸多令人着迷的天体,而巴纳德68(Barnard 68)无疑是其中最为神秘的存在之一。它常常被误认为是太空中的一个黑洞,但实际上,它是一团暂时呈现出稠密且不透明状态的尘埃云。这一独特的天体吸引着无数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目光,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它的奥秘。巴纳德68距离地球约500光年,位于蛇夫座方向,其宽度仅有半光年左右,却横跨了约五万亿公里的浩瀚空间。当我们观测它时,会发现它宛如一个紧凑、不透明且边界清晰的神秘物体,如同在繁星...

    2024.12.11

1 2 3 4 5 6 7 8 9 10 ››